科技创新与商业进化是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发起“Talk with Blueconomy”系列对话,邀请来自政府、商业、科技、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的高层嘉宾,共同探讨影响全球蓝色未来的重要议题,致力于推动前沿的科技与商业交流,构建全球商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面向全球蓝色新未来。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经济展会,海博会每年在深圳举行,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蓝色经济国际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经贸平台。
以下为“Talk with Blueconomy”系列对话第二十四期。
做客嘉宾是:
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席教授
科研部副部长
郑焰
24 Talk with Blueconomy第24期
海洋塑料污染的治理途径
Talk with Blueconomy
塑料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因其具有成本低廉的特点,人们对于塑料的丢弃也格外“大方”。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生活的环境逐渐被塑料垃圾包围,海洋也未能幸免。
塑料污染带给海洋的危害是巨大的。塑料难以自然降解,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具有持久性。人类使用的船只或海洋中的生物都难逃其害:漂浮在海面上的塑料垃圾可能对船只造成缠绕;被海洋生物误食的塑料可能导致生物的死亡。除此之外,海岸带“加工”形成的大量微塑料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影响海洋生物生长发育等,并通过食物链进入到人体当中。
本期“Talk with Blueconomy”,我们邀请到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郑焰。
郑焰教授于1999年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海洋地球化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环境与海洋地球化学、水资源水环境的研究,是享誉全球的水环境研究专家。曾在中国和美国相关科研机构任职——担任包括北京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终身教授、资深研究员。在2009年至2011年期间,她还担任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孟加拉国水和环境卫生专员。她目前担任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期刊主编、Water Resources Research期刊副主编、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ydrogeologists)地下水人工回补委员会联合主席。她的成就也被国际同行认可,于2010年当选美国地质学会会士,并于今年九月当选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
采访中,郑焰教授向我们介绍了海洋塑料污染的现状,以及相关治理途径。
以下为部分采访实录。
Q可否介绍一下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现状?
郑焰:由于海洋具有流动性,海洋中的垃圾将会随着洋流在全球海域中移动,这对全球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在各种海洋垃圾之中,塑料占到近85%。美国《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2017年发表的论文报道,截止到2015年全球生产原始塑料83亿吨,产生塑料垃圾63亿吨,回收和再利用仅占9%。另外美国的《科学》Science期刊2020年发表的论文总结前人工作指出,每年约有800万吨大块的塑料垃圾,以及近150万吨的微塑料(直径小于或等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垃圾流向海洋。我国生态环境部在全国设立了49个塑料垃圾监测点,其中1个在深圳大鹏,监测指标包括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海底垃圾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微塑料浓度,其中,80%的海洋垃圾为塑料。诸多调查和迹象都表明,塑料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海洋生态环境。
Q我们该如何缓解塑料污染的问题?
郑焰:以深圳海岸带塑料治理为例,我们通过对大鹏新区海岸带的初步观测及调查提出以下三方面需要开展的工作。
一是从源头控制塑料污染。我们可以借鉴《欧盟关于减少某些塑料对环境影响指令》,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和民情的减塑、零塑路径,循序渐进减少塑料的使用。首先,要加强宣传塑料危害,教育、倡导零塑料,提高公众对塑料污染治理的认可度。其他具体措施包括细化塑料垃圾分类、提高塑料垃圾回收和再利用;禁止一次性塑料吸管、餐具等。
二是在河口进行塑料拦截。通过在入海河口进行网筛拦截,结合海洋垃圾清除设备,降低沙滩塑料污染。同时,建立基于实时监控的入海河流的塑料污染大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形成塑料污染预警模型,以保障拦截的效果。
三是完善治理效果评价体系。治理评价体系将从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开展更系统的海面漂浮垃圾、海滩垃圾、海底垃圾的种类和数量以及微塑料浓度的监测,评估极端天气驱动的水动力对塑料垃圾拦截的影响,以及微塑料及塑料污染生态效应。通过治理效果评价体系,提出海岸带塑料污染防治行之有效的模式,并首先在大鹏新区推广示范。
Q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海洋垃圾的拦截收集装备?
郑焰:海洋塑料垃圾如果不及时处理,对于海洋资源和生物将会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最糟糕的是海岸带目前被认为是塑料垃圾“降解”成微塑料的主要“加工厂”,因此在河口拦截,减少塑料垃圾入海极其重要,而且成本也会低。海洋垃圾的河口拦截收集装备大部分以各种网筛为主,也会采取气泡装置。而进入海洋后,收集装备复杂、成本高。目前,全球有25种拦截装备投入使用,还有超过10种装备正在研发中。装备分为低、中、高三个价位。其中,中等装备的价格也要达到1-10万美元不等。我们希望以后可以和企业紧密合作,降低装备的生产成本,以实现收集装备的广泛应用,根治海洋塑料污染。
海上拦截收集装备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广泛、协同、独立。我们的收集装备是一个广泛性设备(ALL-INCLUSIVE),即设备是以水上船只的形态呈现,因其可以在海上自由移动的特点,所以对于塑料的拦截区域广泛,不会受到限制。除此之外,收集装备是一种在密闭空间内存放杂物的容器,这样可以保证装备的独立性,而不会对海洋造成二次污染。
Q您如何看待深圳的塑料污染治理工程?
郑焰:南方科技大学正积极配合大鹏新区,围绕海洋生态环境健康,响应《大鹏新区海岸线和海洋垃圾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携手研发塑料污染治理装备并进行示范,使近岸海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深入民心,为陆海统筹战略下的我国海洋装备产业及海岸带高质量发展做贡献。目前,由新区城管局牵头,9个部门建立了跨部门的海洋垃圾综合治理机制,有效解决了过去多头管理、力量分散的问题。同时,新区出台了《大鹏新区海岸线和海洋垃圾综合治理实施方案》,推动海洋环境管理工作向长效性、规范化转变。我们希望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南方科技大学学科国际化人才聚集优势,尽快建立“南方科技大学海岸带高质量发展大鹏新区基地”,构建海岸带塑料污染防治有效模式并首先在大鹏新区推广,助力我市先行先试,在“十四五”期间建成“无废沙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