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商业进化是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发起“Talk with Blueconomy”系列对话,邀请来自政府、商业、科技、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的高层嘉宾,共同探讨影响全球蓝色未来的重要议题,致力于推动前沿的科技与商业交流,构建全球商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面向全球蓝色新未来。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经济展会,海博会每年在深圳举行,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蓝色经济国际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经贸平台。
以下为“Talk with Blueconomy”系列对话第二十六期。
做客嘉宾是:
“奋斗者”号总设计师
“蛟龙”号载人作业潜水器首席潜航员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长
叶聪
26Talk with Blueconomy第26期
中国的深海雄心
Talk with Blueconomy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发布的《2020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经初步核算,2020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80010亿元。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接近8%。海洋经济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
要进一步探索海洋,就离不开海洋科技的进步。从“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到“奋斗者”号,是中国海洋科技实力不断提升的最佳证明。
本期“Talk with Blueconomy”,我们邀请到“奋斗者”号总设计师、“蛟龙”号载人作业潜水器首席潜航员叶聪先生。
叶聪先生长期从事载人潜水器的研制,作为“蛟龙”号载人作业潜水器首席潜航员、“深海勇士”号载人作业潜水器副总设计师、全海深载人作业潜水器总设计师,他始终奋战在深潜领域第一线,披荆斩棘,顽强拼搏,屡创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采访中,叶聪先生向我们分享了自己对于海洋科技和深海装备的看法,并介绍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
以下为部分采访实录。
Q您认为中国发展海洋科技具有怎样的意义?
叶聪:一是有利于海洋的探索和保护。中国自主研发深海装备技术,不仅是为了提高科技水平,更是为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促进海洋的探索和保护,进而带动海洋经济的发展。
二是深海科技的发展有利于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在全球着眼于海洋探索和开发的时代下,发展深海科技就意味着占据了海洋高地。这有利于中国在探测深海,保护、利用海洋资源的过程中,处于主动地位,更好地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
三是在深海科技领域做出中国的现代化贡献。过去,由于中国在海洋技术领域缺少投入,与一些发达国家在海洋领域的发展相差甚远,甚至一些关键性基础材料和核心零部件,至今还要依赖进口,这也阻碍了中国深海技术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力的增强、科研投入的加大,中国深海科技研究越来越深入,逐渐攻克了一些前沿技术,能够为世界海洋研究、保护和开发做出自己的贡献。
Q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
叶聪:“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是中国第一台能够到达地球海洋最深处、开展科学研究的载人潜水器。
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八次成功下潜深度突破万米,最大达到10909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于2020年11月28日胜利返航。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致以热烈的祝贺,向所有致力于深海装备研发、深渊科学研究的科研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奋斗者”号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也让人类探索万米深渊从此拥有了一个强大的新平台。
Q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研究过程中有哪些创新?
叶聪:一是“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具有极强的海底作业能力。相比其他潜水器,仅拥有一只机械手和一个可伸缩采样篮的配置,“奋斗者”号则配置有双机械手、大尺寸采样篮、充足动力和几百千克有效载荷配置,这就为“奋斗者”号超强的作业能力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奋斗者”号在海底作业时间和潜浮速度都具有一定优势。相比于其他的潜水器,它可以在海底单次进行超过6个小时的作业,在多次实践中甚至可以达到6小时43分钟的作业。就潜浮速度来说,跟同类型潜水器相比是最快的,三个小时就可以到达海底或者从海底返回水面。
二是可以同时搭载三人在载人深潜装备中。“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拥有一个很大的存储空间,可以同时容纳三个人,包括一个驾驶员和两个科学家。我们甚至可以畅想不同学科的科学家能够在潜水器里面开一个小型的研讨会,这种讨论的环境还是很独特的。
Q您对未来中国深海装备领域发展有何展望?
叶聪: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也需要不断更新,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深海装备的研发也是如此。我希望未来我们能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发展。
一是补齐装备短板,进一步研发其他特殊的潜水器以及载人潜水器。尝试将无人潜水器与各种类型载人潜水器相结合,组合成新的装备,努力实现“1+1>2”的效果,并且形成一个装备体系,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二是继续完善“空天—地面—海域—海底”立体探测装备体系。由于缺少先进的探测装备,中国在深海进入、探测、保护 、开发方面的深度一直受到约束。“空天—地面—海域—海底”立体探测装备体系可以通过陆、海、空三个维度,对深海进行勘测、调查和开发,加深我们对整个海洋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