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商业进化是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发起“Talk with Blueconomy”系列对话,邀请来自政府、商业、科技、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意见领袖共同探讨影响全球蓝色未来的重要议题,致力于推动前沿的科技与商业交流,构建全球商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面向全球蓝色新未来。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经济展会,海博会每年在深圳举行,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蓝色经济国际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经贸平台。
以下为“Talk with Blueconomy”系列对话第三期。
做客嘉宾是:
中国船舶设计大师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技委主任(原总工程师)
胡可一
03 Talk with Blueconomy第3期
江南造船集团胡可一:
航运业的“碳中和”挑战
Talk with Blueconomy
数据显示,航运业是全球率先复苏的行业。随着世界经济与贸易的增长,世界各国对于海运的需求将大幅增长,这对于航运业而言无疑是重大利好。
但另一方面,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新的趋势,面对“碳中和”的目标要求,以及全球能源与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调整,航运业不能满足于传统的模式,必须要致力于技术创新,才能够迎接即将到来的新的挑战,以及满足不断提高的能效需求。
在海博会发起的“Talk with Blueconomy”对话中,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总工程师胡可一表示,“碳中和”推动的可持续发展将会成为未来航运业发展的关键,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转型路上,创新不可缺少。
胡可一担任江南造船集团总工程师超过20年,也是中国首届船舶设计大师。从上世纪80年代初进入江南造船厂至今,他不仅带领团队创造了中国船舶工业历史上数个第一,更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主导中国自主设计和建造了全球领先的创新船舶,让中国“创造”的实力享誉世界。
以下为部分采访实录。
01 自主创新赢得市场
Q
您37岁就成为中国江南造船集团总工程师,并担任这个职务20年,您觉得最重要的收获和经验是什么?
胡可一:
我想对于我个人而言,最重要是持续的学习和不断的创新。
江南造船厂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学校,不论是业务实践还是与人打交道,各方面的能力都需要不断地锻炼。我也很有幸,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船厂,在这里遇到了很多经验丰富的前辈和同辈,在这里接触到了中国最好的船舶工业知识,使我有机会能够不断成长。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我不仅有机会深入造船一线,看到生产端的真实情况,又能够与市场近距离接触,了解到需求端的真实情况,这样的经历让我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创新又贴近市场。
Q
您亲自设计和参与的项目多次创下“第一”,也不断帮助江南造船厂在世界船舶业获得更多认可,您是如何完成这些创新?有哪些经历让您印象深刻?
胡可一:
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由我们完全自主研发、设计、建造的超大型全冷式液化石油气运输船(VLGC)。在此之前,这样复杂的船型都是被日本和韩国企业技术垄断和市场封锁,我们始终没有办法跻身到世界高端液化气体运输船设计、建造的行列。
我们只能从零开始,完全自己研发。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再加上江南造船厂具有前瞻性的决策和持续地推进,以及整个船厂整体搬迁到长兴岛之后,有了更多的研发空间和更加完善的设备设施,最终我们自行研发出了VLGC,打破了日韩垄断,持续赢得了订单。
我们用中国的国宝“Panda”来命名我们的VLGC船型,“Panda”VLGC得到国际主流液化气船东的认同和推崇。
我们还相继研发出了超大型油船(VLCC)、miniCape散货船、大型集装箱船等新船型。得到船东们的广泛好评,也接到了大批订单,保证了新造船基地按期投产并保证了持续生产。
有了VLGC的基础,我们还自主研发了“BrilliancE”B型舱,并承接了4艘超大型乙烷船(VLEC)的订单。此外我们还把这种B型舱的技术应用到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的LNG燃料舱上。
江南造船自行研发的“BrilliancE”B型舱
02 向全球领先国际学习经验
Q
目前全球船舶制造业的高端市场还在海外,您觉得中国船企有哪些可以向海外学习的地方?又有哪些发展机遇可以帮助我们超越他们?
胡可一:
中国是航运业大国,我们也是船舶工业大国,但在一些关键指标和建造效率上距离韩国这样全球造船强国而言还有差距。
韩国起步并不早,7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它们快速发展得益于引进了日本的很多管理模式,但他们持续创新,使得在管理和效率这些最重要的指标上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能力最强的造船大国。
所以我们也需要提升管理能力、提升制造效率,这些都需要通过创新来实现。
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尽管目前造船市场火爆,但是从长期来看产能过剩现象并未缓解,原材料和汇率的波动也严重影响了造船业的可持续发展。
所以对船企而言,虽然通过技术创新来推动低碳化和数字化转型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如何化解上述风险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造船业不可回避的话题。
03 航运业的“碳中和”挑战
Q
“碳中和”是现在非常热门的话题,您怎么看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航运业前景?
胡可一:
可持续发展很重要,绿色航运、环保、替代能源等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
你看中国制定了关于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比如“国三”、“国四”等,但对于在城市水系航行的船只并没有排放限值。想要实现“碳中和”,需要制定一系列的可实现标准,通过减少排放和绿色能源替代等等,降低航运业的碳排放。
另外,还需要引入标准、通过产业政策等方式,帮助船舶业推行更绿色的生产运营方式。
但另一方面还应该关注到航运业在实现“碳中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现实的挑战。
例如,航运业产生的碳排放并不一定都是来自航运业本身,船舶制造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电能;船舶即便使用清洁能源,这些能源的产生和消耗也会产生大量碳排放;还有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的无效运输或者冗余运输,也都会导致额外的碳排放;为了减少碳排放,整个航运业上下游都需要进行转型升级,相应会产生额外的费用,如何在碳排放和经济效益之间取得平衡等等。
这些都是值得整个行业、相关政策制定者等深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