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概要
2020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海洋资源开发论坛围绕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与装备的主题,共同交流探讨科技前沿和学术难点,深入海洋油气、海洋装备等几个专题,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和研究的挑战,对未来制定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海洋资源开发策略和海洋环境保护方针提供一些参考。
海洋资源开发论坛实录(下)
精彩内容
01
主题:海洋渔业资源遥感新发展
嘉宾:潘德炉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卫星从900—32000公里高度探测海洋水质,是国际性的难题。难点之一是大气校正,难点二是提取带色物质,难点三是反演不带色物质,实现水质和赤潮遥感的实时监测。
我们的卫星遥感的发布和浙江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的对比,精度在82%到90%之间。现在有了遥感就知道赤潮发生的中心位置和方位。
卫星遥感是渔场速报千里眼、评估活地图,也是渔民的安全红绿灯。用卫星来检测风浪形势,对海浪起到预警警报的作用,用高分卫星GF-4进行海洋台风监测,实现渔业作业环境安全速报。
02
主题:船形海上设施的高级安全工程
Advanced Safety Engineering of Ship-Shaped Offshore Installations
嘉宾:Prof J K Paik OSTM FREng
釜山国立大学、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
FPSO是从70年代后期就已经存在的设备。随着设施的规模扩大以及开采量的提高,现在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经济性,比如说在安装、运营等方面的经济回报;还有投资量也是我们做设施选择的一个考量因素;我们还会考虑到事故和极端气候对于设施本身带来结构性破坏。
结构安全研究的方法,包括可靠性安全因素、失效的可能性,还包括基于安全的方法。基于安全的方法最适合用在我们的领域,因为它能够最好地管理VUCA的环境,最终解决相应的挑战。
03
主题:在役大型海工装备数字化转型升级探讨
嘉宾:朱江
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江苏科技大学海洋装备研究院兼职教授
数字化、信息化、无人化、智能化是已经成为海工装备发展趋势的一个前沿热点。海工装备智能化是国家战略需求,另外海工装备智能化是行业发展的趋势,国内外都在抢占智能高地。
智能海工应用平台开展工作一定要有总架构。智能海工会涉及到智能设计、制造、维保安装。公司要根据自己公司的业务,适度搭建数字化转型的架构。智能化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逐步的过程,要从数字化到信息化,再到可视化,逐渐过渡,实现智能化。
04
主题:LNG关键运输装置
嘉宾:刘志成
连云港杰瑞自动化有限公司总经理
LNG大口径岸基智能装卸系统对标国外最新设计,增加3D智能管控功能,包含3D智能管控可视化管理的系统,还有基于3D视觉识别定位系统。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实现了自动对接的功能,还有安全运维预测功能。
LNG自动化装卸车撬,我们根据实际装备需求,提出了启动辅助,通过DCC接口快速连接,另外也实现了自动化装卸臂装车。智慧装车场以往存在人员多、效率低下,容易出错的问题。我们重新设计了一套智慧装车系统,目前在曹妃甸实现了直接应用,每辆车装车时间节约了32分钟。
05
主题:深海耐压壳及其组件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嘉宾:张建
江苏科技大学教授
十三五国家重点支持深渊研究,这里面存在一个理论体系和新技术研发的问题,最核心的是耐压壳。主要是要建立一个世界顶级的深渊流动实验室,以耐压壳作为抓手开展壳体总体设计评估、仿生设计和加工测试这四个方面的工作。
球形存在缺陷敏感性问题,所以我们提出了蛋形和桂圆形,并成功加工出类似于桂圆的万米球壳。压力仓方面,我们建成了陆上验证体系,海上的实验验证体系也建立了深渊流动科学实验室。
06
主题:浮式风电研制关键技术探索
嘉宾:董晔弘
中国海装研究院副院长
浮式风电虽然是风电行业的东西,但是和船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把浮式风电转换一个思路来看,可以看作是把一台风机放在船上。
未来,浮式风电发展进入成熟期后,将会有成熟的设计安装一体化体系。我们正在开展一体化仿真的探讨。仿真的核心要求就是准确性和速度,我们两个团队分别开展计算,最后通过实验的结果来对比验证,确定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07
主题:渤海浅水水下生产开发技术研究
嘉宾:安维峥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水下工程研究设计室主任
浅水水下生产面临浅水生产系统设计、开发、测试、作业、运维技术体系几乎零基础的难题。
我们要进一步攻关,展开紧凑化、模块化的设计方向和水下基盘开发模式的研究和探讨;进一步加大渤海水下产品的国产化力度,从集成国产化向零部件国产化突破;同时要建立标准,确保质量安全,推动技术体系的提升。
08
主题:智能化无人装备的海洋应用展望
嘉宾:姚尧
中船集团研究室主任
水下装备有两种,一种是无人自主水下航行器,它可以去更远的地方完成任务。一种是遥控水下航行器,也就是水下机器人,它可以在船周围近距离进行一些实时回传信息作业。
智能化是最大的趋势,另外就是网络化。随着探索的海洋越来越深,海域越来越大,单靠一台装备无法完成任务。多个装备,包括陆、海各个领域装备联合应用时,网络化是最重要的支持。无人装备长航程的处理和可靠性安全方面,也将是重点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