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概要
2020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海工之光”未来海洋科技与装备云端论坛聚焦海上远程支持系统、深水油气平台设计、新型海洋结构物的水动力问题以及未来海浪测量等话题。
来自挪威、英国、法国的四位知名院士、教授共同探讨资源开发、环保安全海工装备背后的前沿技术,共建海工装备领域的国际科技交流平台,促进海洋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海洋企业进步。
“海工之光”未来海洋科技与装备云端论坛
精彩内容
01 主题:为海上操作提供船上和远程支持
嘉宾:Hans Petter Hildre教授
挪威科技大学教授,海洋业务研究驱动创新中心主任,挪威国家项目GCEBM项目负责人。
水下的装置,包括一些浮在海面的装置和启动的装置。怎么用数字孪生技术和模拟器来进行船上支持,为专家提供支持?
通过模拟器,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向去看整个作业的情况。使用AR工具,也可以将海洋隐藏起来,然后看整个作业的样子。
数字孪生是数字变革的基础,它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孪生技术包括两种,第一个是预测孪生,预测孪生可更新船舶的行为或者是物理特性,因为真实的情况可能和最开始的预测是不一样的;第二个是孪生投射,它可以预测我们接下来一个小时或者是一分钟之内发生的变化。
02 主题:海洋深水油气平台设计
嘉宾:Atilla Incecik教授
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副校长,工程学院执行院长,离岸可再生能源工业博士中心(IDCORE)研究经理,《海洋工程杂志》主编。
油气开发使用各种类型的平台去进行生产。怎么样选择这些平台?要考虑哪些因素?是用FPSO、大平台、半潜式平台还是TLP?
搭建一个海上平台,要考虑到产量、水深、环境、离岸距离基础设施、开采钻井数量、政策等成本战略原因,同时要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影响,但最重要的是成本和安全。
总体来说海上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挑战主要在于如何对环境负责,如何以安全环保的方式,从技术比较困难的地区获取资源,并满足全球消费者未来能源的需求。
03 主题:新型海洋结构下的水动力挑战
嘉宾:Odd Magnus Faltinsen院士
挪威技术科学学院、挪威科学与文学院、挪威皇家科学与文学协会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以及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挪威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海洋水动力学专家。
目前我们开发出了新的网箱结构,这类封闭式的网箱结构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多营养层次的综合水产养殖,在这些网箱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其中的水质。水质是通过水的交换实现的。水流能带走废弃物,并提供氧气。
运用CFD的方法对水的交换进行预测时,在准确性上有其局限。我们需要评估波浪或者水流诱发的响应情况。因为网衣具有一千万个网孔,它会阻碍CFD,并且完整的结构建模也会受到影响。
我们在海浪之中进行包括垂荡或者是纵摇的测试,发现网箱很有可能会因为这些运动而导致不稳定。整个运动的情况分为垂荡和纵摇两种,运动的形态是由于海浪或者说海面不稳定造成的。因此波浪会对封闭的形态造成一定影响,会造成外部的振荡或激振。
此外,大的波浪会产生较大的涡旋波。养渔场主要材料是玻璃纤维,涡旋波有可能在暴风雨中损坏网的结构。
04 主题:海浪测量:未来发展
嘉宾:Frederic Dias院士
欧洲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学院教授、巴黎萨克莱高等师范学院教授,法国MaREI-SFI海洋和可再生能源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挪威科学与文学院当选成员,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联合会(理论和应用力学联合会)前任秘书长。
目前,现场的测量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在时间和覆盖面更广,平台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而且立体摄像越来越有前景。
如果我们要超越先进的技术则需要采用跨学科的技术方法,同时测量技术和分析技术都必须进行变革。需要考虑的是,科学界和行业界的需求可能有所不同。在大型的数据集上,我们要运用机器学习分类的方法,利用部署在链接网络当中的无线波、传感器的技术去测量数据,并且传输到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