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
“海洋价值核算助力大湾区海洋保护研讨会”
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
202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期间举行
并邀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发表
《粤港澳大湾区海岸带生态系统核算研究》
的阶段性成果
该专业论坛汇聚数十名来自
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保育团体
及社会公众参与
通过主旨演讲、案例研究、圆桌讨论等方式
聚焦探讨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
滨海生态系统服务的议题
推动完善大湾区都市群的海洋治理
大湾区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临海城市群之一,拥有 3201 公里的海岸线、8700 万人口,2023 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4 万亿元人民币。本次研究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 GEP)衡量生态系统服务,当中涵盖了生境提供服务(生物多样性)、物质供应服务(例如渔业产品)、生态调节服务(例如固碳及海岸保护)和文化服务(例如旅游)等,可量化并有效呈现区内生态系统对社会整体及经济的贡献。因此,WWF 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作开展是次研究,以大湾区的海岸带生态系统为研究试点,透过 GEP 量化框架评估其价值、变化,并探讨延伸应用 GEP 框架的可行性。是次研究对平衡大湾区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过程有重要意义,有助大湾区有效发挥独特的潜力。
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海洋价值核算助力大湾区海洋保护研讨会
是次研究在太古集团慈善信托基金资助的“惜海洋 续未来 III”计划下进行,利用 GEP 框架当中一系列重要指针,检视大湾区滨海地区的现有数据,整合现有生态环境资源(存量)与生态服务(流量),并进行了价值评估。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韩宝龙博士表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能揭示生态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及人类福祉的贡献,并评估生态保护的成效。初步结果显示,2022 年大湾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至少达 4.9 万亿元人民币,其中海洋生态系统贡献了约 82 %,主要体现在气候调节和水质净化等服务。”
研究还指出,大湾区滨海地区提供了 151.22 亿元人民币的渔业产品及约 1130 亿元人民币的文化服务产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物质供给和文化服务预计将持续增长。量化生态系统服务能反映优良的生态系统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亦是生态系统保护评估机制的基础。
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分会海洋保育主管彭莉恩表示:“大自然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是无价的,对经济、生物多样性以及市民的福祉都有重要贡献。我们需要更有效呈现大自然的价值,让社会各界能够更全面理解,并协商共赢方案。是次先导研究显示大湾区海洋环境拥有庞大的潜在生态系统服务贡献,绝对应该重视。”
以往 GEP 框架在中国以核算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为主,是次先导研究尝试以现有框架核算海洋部分的生态系统服务,取得良好的初步效果。本会建议下一阶段工作可以香港海洋环境作为研究范围,由政府机关联同学者及保育团体进一步调整现时的核算框架,以符合香港情况的框架进行详细研究,为香港海域的空间规划作出最佳决策。以 GEP 为基础的规划研究,可以更宏观地评估自然资产的价值和状况,让决策者充分掌握利弊,为日后海洋管理包括海洋空间规划、环境影响评估、生态补偿等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制定更全面的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和资源使用策略,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的方案。
全球领袖日前出席了于 10 月 21 日至 11 月 1 日举行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6),这是推动人类与自然关系修复的关键时刻。WWF 呼吁各国领袖参考《巴黎协定》的成功模式,推动制定全球公约,以实现到 2030 年前扭转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的目标,并促进正向自然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