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商业进化是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发起“Talk with Blueconomy”系列对话,邀请来自政府、商业、科技、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的高层嘉宾,共同探讨影响全球蓝色未来的重要议题,致力于推动前沿的科技与商业交流,构建全球商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面向全球蓝色新未来。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经济展会,海博会每年在深圳举行,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蓝色经济国际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经贸平台。
以下为“Talk with Blueconomy”系列对话第四十八期。
做客嘉宾是: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智能海洋工程研究院教授
赵劲松
48 Talk with Blueconomy第48期
海洋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Talk with Blueconomy
安全治理是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气候环境变化、人类活动影响、国际局势动荡等多种风险因素的叠加,海洋安全面临新的挑战。如何才能为全球各国携手应对共同挑战找到可行的路径?如何才能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本期“Talk with Blueconomy”,我们邀请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智能海洋工程研究院教授赵劲松。赵劲松教授曾在远洋船舶上担任高级船员,在伦敦、香港和上海从事英国法、香港法和中国法相关的海事、海商和保险法律工作。他此前担任过中国船东协会和中国船级社法律顾问,上海交大和华东政法等高校海商法教授和国际航运教授,对海洋金融、智慧海洋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有比较深入的研究。在采访中,赵劲松教授分享了海上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及相应的法律和实务问题。
以下为部分采访实录。
Q您认为海上安全面临哪些新挑战?出现这些挑战的原因是什么?
赵劲松:今天我们发展海洋经济,海洋安全问题是一个痛点。知道哪里才能更精准的定位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我们探讨海洋安全才有意义。
三十多年前我是远洋船员,所以会更多地从海上实践活动的角度来考虑。我认为,今天海洋安全面临八大挑战:
一是更加广泛的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影响;二是海洋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三是海员数量和质量急剧下降;四是信息化发展所带来的新型海洋欺诈和犯罪;五是船舶和海洋装备的安全问题;六是无人驾驶技术发展与传统海事法律制度之间的矛盾;七是退役船舶和钻井平台的安全处置问题;最后是气候变化的影响。
在这里我想特别对前两点进行一些说明。
首先,人类的海洋活动频度和强度越来越大,这是海洋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的原因之一。由此,我们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会越来越严峻。
我举一个例子。日本要把福岛核废水排到海里,这些污染物会随着洋流走向全球,然后还会随着洋流回来并影响中国,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我们将来能提出索赔吗?核废水会不同程度地损害每一个人的利益,那么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原告吗?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形势非常复杂和严峻,这里面牵扯到全球治理、政策、技术和法律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此外,气候变化也是海洋安全要面临的新挑战。墨尔本大学的研究显示,过去三十年里,全球范围内极端的海风强度和海浪高度都在增加。英国劳合社也对未来一百年海浪对海上航行安全的影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全球海洋有非常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Q您刚刚提到海员的问题,可以具体讲一讲吗?
赵劲松:海员对于维系国际贸易、全球供应链和我国的全球利益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过去两年多来,全球货物运输因疫情受到严重影响,海员为保障各个国家的国计民生做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贡献。但是,海员的重要性没能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重视,海员数量短缺、质量下降、职业竞争力不强等等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并且每况愈下。
海员又叫第二海军、第四军种。有研究表明,中国国际海员人数正以惊人的速度下降,豪华邮轮和大型LNG船舶等高技术船舶的船员奇缺,质量也越来越不能满足我国国际航运和国防安全的需求。
我们知道,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包括上海、大连、天津、厦门、广州等7个国际航运中心,深圳也在与香港合作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最亟需解决的是人才问题。深圳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解决海洋高端复合型人才问题是关键。应完善现有的人才认定标准和人才政策,加大力度吸引和培养海洋和国际航运领域的高端复合型实用人才。
Q近年来海洋相关领域呈现出信息化和自动化发展趋势,您认为挑战来自于哪些方面?
赵劲松: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效率、避免事故,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从船上实践的角度来讲,信息化、无人化的发展也必将带来新的问题。例如:数字化、信息化会带来新型海上网络犯罪问题。
现在无人船领域比较热,但也存在两个主要问题:
第一,使用自动靠离码头设备的必要性不大。因为引航关乎国家主权,是各个港口国都十分重视的。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考虑,沿海国大都不可能把港口水域的详细情况告诉他国船东,因此即使有自动进出港口、自动靠离码头的设备,由于缺乏相关水域数据,仍然需要港口引航员引航方才能实现进出港口和靠离码头。
第二,自动避碰的法律问题。现在海上碰撞事故大幅度降低,船舶定线制、卫星导航系统和船舶自动避碰辅助系统的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自动避碰也带来一个新问题,即:怎么能让自动系统做出的决策符合法律的要求?既然人们不能保证使用自动避碰系统就一定不会发生船舶碰撞,那么就存在一旦发生碰撞,谁来承担责任的问题。所以无人驾驶船舶发生事故的法律责任问题,在研发阶段也必须要考虑进来。
(文章内容为嘉宾本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