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商业进化是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以下简称海博会)发起“Talk with Blueconomy”系列对话,邀请来自政府、商业、科技、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的高层嘉宾,共同探讨影响全球蓝色未来的重要议题,致力于推动前沿的科技与商业交流,构建全球商业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面向全球蓝色新未来。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海洋经济展会,海博会每年在深圳举行,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蓝色经济国际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经贸平台。
以下为“Talk with Blueconomy”系列对话第四十二期。
做客嘉宾是:
丹麦能源署副署长
斯蒂格·裴德森(Stig Uffe Pedersen)
42 Talk with Blueconomy第42期
海上风能助力丹麦实现零碳目标
Talk with Blueconomy
为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北欧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碳减排目标,包括陆续停止在北海寻找石油和天然气等。作为欧盟重要的石油开采国,化石能源的开采曾经是丹麦最重要的收益来源,它曾帮助丹麦政府重建战后经济,变成世界上最富有、社会福利最优的国家之一。但现如今丹麦正朝着发展清洁能源的方向全面转型。
“我们现在正在结束化石燃料时代”,丹麦能源署副署长斯蒂格·裴德森(Stig Uffe Pedersen)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对于丹麦而言,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决定,尽管它非常艰难、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而这背后的底气则来源于丹麦海上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本期“Talk with Blueconomy”,我们邀请到丹麦能源署副署长斯蒂格·裴德森(Stig Uffe Pedersen)。斯蒂格·裴德森先生带领丹麦能源署全力推动整个国家的能源转型战略,在他看来,海上风电是丹麦绿色转型的核心,因为丹麦陆地面积有限,充分借助海上风电获取新能源,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丹麦完成能源转型。
在采访中,斯蒂格·裴德森先生不仅深度分享了丹麦是如何朝着深度电气化方向持续转型的成功经验,还探讨了兴建能源岛、海上风能制氢等全球前沿技术的发展情况,同时他对于中国的能源转型提出了建议和思考。
以下为部分采访实录。
Q 可否简要介绍一下丹麦海上风电的发展情况?
裴德森:丹麦拥有丰富的海上资源,是全球最早进行海上风电开发的国家之一。通过清晰的产业规划和持续的技术创新,丹麦海上风电市场不断扩大;同时凭借完善的产业链,丹麦成为全球海上风电开发和安装运维的先进国家。
目前,丹麦海上风能产业的发展基本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91年到2000年,是试验阶段。这个阶段主要进行试验性风电场的建设,这些实验性风电场主要位于波罗的海和北海。风电场一方面可以进行技术和数据监测,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环境保护进行监测,这个阶段积累的丰富资料为下一步大规模开发海上风电起到了铺垫作用。
第二阶段,从2001年到2010年,是规模化商业开发阶段。在这个阶段,丹麦整个国家的海上风电产业逐步兴起,我们建设了多个大规模海上风电项目,同时还探索了各种政策措施,包括电价补贴等,有效地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第三阶段,从2011年到现在,是商业化成熟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开始大量开发成熟的大规模离岸风电项目。通过前期的探索,我们积累了优质的产业发展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同时进行了产业配套,并通过实行绿色金融等措施,不断降低海上风电企业的政策风险和商业风险,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因此鼓励了一大批优质的企业快速发展。
现在,丹麦整个国家一半的电能来自于以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供给,同时我们还为欧盟其他国家输送了电能。
Q 丹麦下一步打算如何进行更彻底的能源转型?如何更好地利用海上风能?
裴德森:海上风能的发展不仅是丹麦能源转型的关键,更是欧盟实现碳中和的关键。有报道显示,欧盟计划在10年内,将其电力系统转变为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电力系统,并在2050年前,将其海上风力发电的能力提高25倍。
如何做才能达到目标呢?我们的建议是:大规模兴建海上能源岛。这将是丹麦实现2050碳中和的重要步骤。
我们的政府已经批准了在北海建造一座能源岛的计划,这将是世界上第一座能源岛。它将与200个大型海上风力涡轮机相连,为欧洲数百万家庭提供电力,其产生的绿色氢能还将用于航运、航空、工业和重型运输等。
我这里想特别提到“海上风电制氢”,也就是电力多元转换,它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低碳气体或液体燃料,特别是氢能。我们都知道,氢能是替代化石能源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选择,已经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建设脱碳社会的重要能源。因为风电波动性大,想要全部消纳产生电能并不容易,这时候可以采取更加多元灵活的方式利用这些绿色电能,产生包括氢能在内的新能源。
Q 中国正在进行能源转型,您对中国能源转型的下一步发展有何建议?
裴德森:中国宣布了不再对外援建煤炭项目,力争实现双碳目标,作为全球的能源使用大国和经济发展中国家,中国能够作出这样的承诺,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希望进行能源转型、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我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给中国的能源转型提出一些建议:
一是政策层面需要推动更多的鼓励措施,同时呼吁更多部门参与进来。因为绿色能源转型并不仅仅是能源部门的工作,各个相关部门积极行动,深度参与,才可能产生良好的协同效应;
二是集聚私营投资的力量,与政府部门共同推动能源转型。私营企业将在能源转型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在创新、灵活性、成本效益以及实现商业潜力等方面都具备优异的表现;
三是鼓励国际合作,加强技术交流和产业对接。丹麦与中国有着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在绿色能源转型方面。我们期待未来能够共同携手,不仅为中国扩大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便利,助力其高质量发展;同时我们也期待与中国一道,在世界范围内推动《巴黎协定》承诺的落地实施,推动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文章内容为嘉宾本人观点,不代表本官网立场)